上一個時代,國民教育從應試向素質轉變。下一個時代,當國民認知跳脫“教化”,教育開始從能力教化向創造教化轉變。用陶行知的話說,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受教者的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性工作。
創造力源于受教者眼界、想象、美學等層面的修為。正是基于這一認知,滿京華教育產業,貼合時代的發展需求,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堅持“寓教于樂,寓藝于學”理念,重點圍繞“藝術”進行教育產業的深挖與布局,通過合作辦學、藝術培訓、國際教育多種模式,聯動國內外知名企業、社會團隊等教育資源,探索教育發展的時代化與現代化,為更高層次的教育需求提供高匹配的深度教育服務。
相較于公辦教育和傳統教育,滿京華集團走的是企業民辦教育之路,自然要另辟蹊徑,不只為單純地知識傳授,更應追求突破創新,將企業特色文化與城市升級更新相結合,推動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實現教育、藝術與公益等多領域的跨界合作,讓教育更有趣、多元。以滿京華集團與明德學院的合作為例,選擇的是“教育+”的創新之路。
新眼界
用國際眼光,鏈接全球知識資源
2016年,滿京華集團與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達成戰略合作,在深圳大鵬新區共同開發創辦“明德學院(滿京華校區)”,在山海間探索校園教育發展的改革新方向。
為推動教育綜合改革,探索教育國際化、現代化辦學模式,明德學院秉承“核心素養,關鍵能力;明德正心,自由人格”的先進辦學理念,建立“必修課程校本化重構、拓展課程生本化建設、特需課程個別化建構”的科學課程譜系。同時,明德學院高中部還規劃了參加國內高考和國際化求學的兩條教育主線,雙線并進,致力于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化視野、現代公民意識的創新型人才。
除了專注于國內教育的發展,明德學院還放眼國際。
未來,滿京華集團與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將持續合作,在深圳寶安、龍華等片區繼續進行合作辦學,在推動城市教育改革創新的同時,搭建滿京華集團教育產業的城市大版圖。
新環境
用山海體驗式教學,重拾寓教于樂
孟母,尚且要三遷,足見環境對于教育的價值。山海之間,這是滿京華集團與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的共同愿景,也是明德學院(滿京華校區)與眾不同的所在。
明德學院(滿京華校區),坐落在環境優美的大鵬新區雷公山坳,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占地超過4萬㎡,由生活區和教學區兩大園區組成,實行全寄宿制。在這里讀書,低頭見山,遠眺即海,比在繁華都市里,多了一份治學的況味。
此外,該校區還采用“未來教室”設計理念,通過搭建可變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可以自由在“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等多種學習場景中切換,并優化景觀設計,突出人與藝術、自然和教育三者的和諧。
同時,滿京華集團與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將充分融合生態、文化和教育,共同創造更自由、更多元、更具活力的教學環境,建設一所風景如畫而又充滿人文氣息的學校,讓孩子在山海間擁抱知識,自在創想。
新人文
跨界藝術、公益,推崇美學文化教育
審美升級,創造力也在升級……美學教育,成了受教者擁抱未來的一種基本素質。滿京華集團,依托在文化產業領域的深度積累,將持續推進教育產業與其他業務版塊的深度融合,跨界藝術、公益等領域,將高端化、個性化、定制化的藝術教育需求與高質量的商家資源進行對接,打造帶有滿京華集團獨特品牌烙印的城市文化藝術教育的大平臺,推動教育產業的跨界發展。
如今,深入洞察城市人文需求,滿京華集團先后創建善益公益品牌、小京喜的藝術周末等品牌活動。
滿京華善益,以”對世界多一點善意“為核心理念,主要關注教育、環保兩大方面。在教育方面,滿京華集團將以青少年的成長教育為核心,通過創辦學校、民藝傳承保護等舉措,和舉辦公益性音樂會、美術展、話劇等活動,向孩子們傳遞文化美學。
然而,小京喜的藝術周末,主要是結合集團IP形象,打破以往教育的刻板模式,為青少年提供藝術大師講座、藝術展、藝術沙龍、藝術教學等美育教學資源,真正實現寓教于樂、趣味化教學,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對藝術事物產生好感,從而對他們進行現代的美學輸出。
無論是公益還是藝術周末,都是滿京華集團在美學教育上的探索與創新,以踐行“觀人文 創新境”的品牌理想,為城市人文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新實踐
明德學院10月9日正式啟用,兌現教育理想
教育,就是人的安頓;教育,就是人類文明延續的“根基”。
作為一家以“文化地產革新者”為品牌愿景的綜合性投資集團,教育,更是滿京華集團推動城市人文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戰略落子。每一次實踐,都是城市人文新境的探索與創新,這一次落子深圳大鵬新區。滿京華集團和明德學院共同攜手,秉持堅定信念,做讓人終身受益的優質教育,也會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文化滋養,為城市、時代輸送更多新興人才。
10月9日,明德學院(滿京華校區)正式啟用。校園內人與藝術、自然和教育的和諧共存,實現風景宜人、環境育人、服務為人三位一體。在這所由源計劃建筑師事務所創始人何健翔領銜設計的、山海簇擁的、面向未來的美麗學院里,來自各地的優秀學子正式開始新的征程,又將為中國教育創造怎樣的新里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TOP